黑猫大数据中心联合黑猫投诉、新浪微博数据中心、微热点研究院发布《2022年“双十一”消费投诉数据报告》,以2022年10月20日至11月20日为统计周期,通过全网、微博、黑猫投诉三个平台的相关数据对今年双十一的整体消费舆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希望商家能够更加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同时也为消费者的网络购物安全提供一定参考。

今年“双十一”消费者反映较多的问题是商家在购物平台上的保价行为是否真实有效,该问题讨论占比28%。此外,售后服务和商家虚假宣传问题的讨论度同样占比较高,分别为24%和23%。
“双十一”期间黑猫投诉平台有效投诉量超46万,环比增长14.72%,相较去年同期增长2.36%。
购物平台有效投诉环比增长42%

2022年“双十一”促销大战中,部分商品价格明降暗涨、先涨后折的问题仍然存在,甚至有些商品的“大促价”要高于日常售卖价。根据统计,2022年10月20日至11月20日,黑猫投诉平台共收到购物平台相关投诉近12万条,环比上涨42%。
拼多多、淘宝、京东投诉量均超2万单


“双十一”期间, 拼多多、淘宝、京东投诉量超2万单,天猫(含天猫超市)有效投诉量环比增长率最高,达到182.44%。双十一当天平台临时放出大额优惠券造成的价格差引发消费者不满。
淘宝最后一天发优惠券不保价

有大量消费者表示,淘宝在双十一当天最后几小时,针对家电3C等品类放出大额优惠券,西门子、Apple、喜临门等品牌的部分单品券后价格与预售价格相差数百元,而品牌方及平台对于退还差价或给予补偿等诉求也未给出积极回应。
拼多多及淘系商家处理较差

电商平台投诉处理情况呈现两极分化,京东、得物处理情况较好,拼多多及淘系商家(天猫、淘宝)处理较差。
购物平台投诉男性用户占比超六成


在电商类投诉的用户中,男性用户占比高达62%,95后和00后用户合计占比接近60%,年轻群体依然是线上购物以及维权的主要群体。广东、 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用户占比居前五。
购物平台行业投诉热词——退款

退款、不发货、问题不处理、活动价保等成为“双十一”期间投诉购物平台最热关键词。
通过今年的消费投诉情况可以清楚的看出,在改善消费满意度方面,不论是电商平台还是参与其中的品牌,都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这需要全社会的合力共治。中消协刚刚发布的《2022“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就提出:从生态改善、优化行业格局的层面考量,一方面“商家和平台企业要加强‘自律’”,与此同时更需要“不断丰富创新平台治理的‘他律’手段。”消费投诉信息公示正是“他律”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如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发布的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试点通知中所明确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的目的是“减少消费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强化社会监督,通过发挥消费者充分知情、自主选择的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来引导经营者落实消费维权主体责任,促使消费纠纷化解在源头。”
黑猫投诉平台作为第三方消费者服务平台,一方面通过投诉信息公示机制,发挥外部监督作用;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搭建平台,利用互联网产品机制实现消费者和企业的沟通,高效化解消费纠纷,进而推动消费环境高质量发展。
希望企业能够从今年的消费舆情共性问题中吸取经验,从维护自身品牌形象与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补齐在促销活动规划及售后服务环节短板,更好的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也希望消费者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科学理性消费。
完整报告:《2022年“双十一”消费投诉数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