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黑猫投诉-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 重庆站

被逼成“噪敏人”的年轻人,买出一个千亿产业

蓝鲸TMT2025.05.17 09:40

作者|温度纪 李荔‍

每天凌晨刚准备入睡时楼上的脚步声,成为压垮年轻人睡眠的最后一根稻草。辗转反侧后,他们摸索着戴上耳塞,试图从中过滤出一丝可以入睡的寂静。越想逃避,注意力反而越来越多地放在声音上,一点点响动就会变得烦躁不安。

这种对声音的异常敏感,在社交媒体上常被确诊为“噪敏”。“噪敏”是在正常环境下,个体对噪声影响的敏感性高于常人,包括听力感知能力敏锐、对声音的烦躁不适,进而呈现睡眠干扰、注意力分散等连锁反应。

小红书上网友关于噪敏症状的讨论

小红书上网友关于噪敏症状的讨论

“噪敏”这个词,乍一听,容易让人觉得是自身过于敏感所致。但实际上,噪音是能够用分贝精确量化的客观存在。在噪音环境中感到身心不适,是人体的正常应激反应。当建筑隔音缺失制造的生理伤害被冠以“敏感”之名,真正的病灶正在钢筋混凝土中持续滋长。为了对抗噪音,年轻人毫不吝啬,慷慨解囊,只为还自己生活一个清净。

耳朵沦为刑具

90后林然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噪敏”,是在去年春节。楼上邻居的孩子开始频繁光脚奔跑,桌椅拖动声和重物坠地的“咚咚”声从早到晚穿透楼板。起初她试图忍耐,但很快发现,噪音带来的不仅是失眠,还有更深的失控感。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声什么时候来。就像有人拿着锤子悬在你头顶,随时可能砸下来。”即便四周暂时安静下来,林然的身体也会不自觉地绷紧,耳朵时刻竖立着,等待噪音再次出现。

这种折磨迅速蔓延至生活的每个角落。“那段时间我情绪差到了极点。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整个人都暴躁易怒,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林然回忆道。

在将近一年时间里,林然平均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每周至少有两三个晚上通宵失眠。长期的噪音折磨,让林然的精神状态濒临崩溃,经医院诊断,她患上了重度抑郁症。曾经花费上百万购置的小区房,却成了她最想逃离的地方。

噪音分贝和健康的关系(图源:网络)噪音分贝和健康的关系(图源:网络)

和林然有着相似遭遇的,还有去年刚毕业的婕伊。为了工作便利,她租住在公司附近的公寓。这里一层有二十户,布局像宿舍一样紧凑。由于是第一次租房,婕伊也没太仔细考察。中介告诉她,这里的住户都是早出晚归的打工人,和婕伊作息相似,对面工地也是白天施工、周末双休,安静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但入住不久后,她就发现工地时常会在半夜装卸施工材料,打电话投诉,却被告知这是已经经过省级审批的项目,可以在夜晚运输和装卸材料。不仅如此,公寓的隔音效果极差,她只要靠在沙发上,就能听到隔壁刷视频的声音。而楼上新搬来的情侣,凌晨两三点还在“为爱鼓掌”,床板不断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婕伊在凌晨被楼上吵醒,和朋友吐槽婕伊在凌晨被楼上吵醒,和朋友吐槽

最严重的时候,婕伊开始害怕回家。原本下班后期待的放松时光,也变成了一种煎熬。因为长期睡眠不足,第二天还要强撑着工作,婕伊每天只能靠咖啡续命。“我有时候真的想耳聋。”

降噪生存术

为了夺回对生活的掌控权,林然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

酒店、亲戚家的老房子,甚至是二十年前自己曾居住过的老房子,都成了她的 “避难所”候选。但林然的听觉神经系统就像完成了一场恐怖进化,会自动将所有声音都放大。“小时候明明觉得这个老房子很安静的,可噪敏之后才发现,哪儿都不安静。好像全天下这么大,没有一个我能住的地方。”这种无处可逃的感觉,让林然几近崩溃。

去年夏天的一个深夜,楼上持续到凌晨1点的拖拽声让林然彻底失控。她拨打了110,警察上门调解后,邻居表面答应“注意音量”,次日却放任孩子光脚在客厅跑跳了一整个下午。

林然对此感到很失望。噪音纠纷中,物业和警方常以“无执法权”推诿,很难真正解决问题。更让她绝望的是家人的态度:“我爸说我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可明明是别人在制造噪音啊!”

长期遭受噪音的折磨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特别想用某种撞击和震动的方式来反击和发泄情绪,甚至“以暴制暴”。林然尝试使用 “震楼神器”,却遭到家人阻拦,怕引起更多争端。开窗大骂更是无济于事,邻居依旧我行我素。

林然家里的天花板,已经被她在烦躁时用晾衣杆戳出很多小洞林然家里的天花板,已经被她在烦躁时用晾衣杆戳出很多小洞

几百公里外的婕伊,同样在和噪音对抗。有一次深夜被吵醒后,她大吼了一声“别吵了!别人不用睡觉了吗?!”喊出这句话后,她自己都被吓了一跳,二十二年来很少发火的她,从来没听过自己发出这样的吼声。可吼完之后,她又陷入了自责,担心吵醒其他邻居。

多次被吵醒后,婕伊忍不住给楼上写了一张便条:“房子隔音非常不好,经常在半夜被你们床板的声音吵醒。还请换位思考一下,22:00-7:00期间请轻声细语,感谢。”然后贴在他们的门上。第二天晚上,楼上的声音确实小了一些,但床板带来的共振还是清晰地传入她耳中。婕伊终于下定决心,是时候搬家了。

不过才刚搬过来,婕伊已经不想再折腾搬家了,开始“武装”自己:下班回家就开始戴着耳塞,只有看剧、洗澡的时候才拿下来。

这场关于声音的战争,首先让年轻人进化出新的生存器官——耳塞。有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降噪耳塞市场规模达到32.15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7.03%。“身边没有降噪装备总感觉没有安全感”,而更多的是个人穿戴类(降噪耳机、隔音耳塞、耳罩)与家居用品类(隔音窗帘、隔音棉)等降噪产品,催生出千亿级“寂静经济”。

婕伊已经数不清自己到底买了多少副耳塞

婕伊已经数不清自己到底买了多少副耳塞

但对“噪敏人”来说,长时间佩戴耳塞,不仅会导致耳朵发炎,还无法完全隔绝噪音,治标不治本。婕伊尝试购买了超厚隔音窗帘,可快递送到楼下驿站时,她才发现窗帘太重,根本搬不上楼。抱着沉重的窗帘,她在路上忍不住哭了出来,“凭什么我还要为这个烂房子装隔音窗帘?” 转头就将窗帘在驿站退货了。

为了减少楼上拉椅子的刺耳声,婕伊还下单了硅胶椅子套,鼓足勇气送给楼上住户,希望他们可以给椅子套上。

“有时候想想,其实别人也是在正常生活,怪就怪隔音真的太差了。”2024年投诉数据显示,42%的邻里矛盾源于隔音差。如果单纯和邻居“人斗人”,而忽略大部分人都不得不住在“纸糊鸽子笼”的事实,其实是掉进了矛盾转移的陷阱。

寂静经济学

“如果有钱,我会去住独栋别墅。”婕伊的话道出了噪敏者们的终极幻想。在社交平台上,“如何找到安静的房子”成为热门话题。有人带着分贝仪看房,有人专挑顶楼或边户,还有人发现墙体厚实的老破小才是真正的“隔音神器”。

林然在经历了无数次噪音折磨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学车买车。两三个月的努力后,她顺利拿到驾照,购置了一辆电车。提车之后,她连续在车里睡了三个晚上,一年来第一次感到神清气爽。

有车之后,就有了更多可能性。林然不再局限于原来的居住环境,开始考虑搬到更远但更安静的地方。

今年3月,林然在宁波郊区租下一栋农家小院。两层楼房,月租2000多元,最近的邻居相隔三米。尽管外卖无法送达,快递要去镇上自取,每天需要通勤二十几公里,但至少夜晚不再有“头顶的锤子”。“村里人睡得早,冬天晚上八点基本就没什么声音。”

林然在农村租的房子林然在农村租的房子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林然一样幸运地找到 “世外桃源”,安静是需要付费购买的。

在各租房买房app搜索可发现,同地段 “低噪音房源”的租金普遍要高,配备隔音窗、吸音吊顶的 “降噪户型”,二手房溢价率可达15%。越是经济能力薄弱的群体,越容易陷入 “噪音贫困”的循环。城中村的高密度布局、回迁房的劣质建材、廉租房的集中管道井,构成了噪音污染的重灾区。

目前,国内分户墙厚度仅 12 - 20 厘米,楼板厚度多为 8 - 12 厘米,远低于隔音需求。为了追求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和减轻建筑负荷,现代建筑大量采用轻质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这些材料的密度仅为传统红砖的 1/3,隔音性能大幅下降,尤其对低频噪音的阻隔能力极弱。

转机似乎将会随着2025年5月新版《住宅项目规范》的实施而到来。新规对分户墙、楼板隔声性能及排水噪音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如分户墙空气声隔音量不低于 50 分贝,楼板撞击声压级不大于 65 分贝等。这并不是简单的标准提高,而是对“好房子”的重新定义。

一图读懂5月新版《住宅项目规范》隔音新标准(图源:澎湃美数课)

一图读懂5月新版《住宅项目规范》隔音新标准(图源:澎湃美数课)

但是,新规仅适用于新建住宅,现存的大量 “噪音房”还是很难追溯整改。而且,按照新规要求,每平方米建筑成本将增加 200 - 300 元,房地产开发商将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可能出现偷工减料或将成本转嫁给购房者的情况。

在经历这场噪音噩梦后,林然对住房有了全新的认识。曾经被视为生活必需品的商品房,在她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现在几乎没有隔音好的房子,与其冒险买房,不如选择租房。商品房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邻居。”她计划长期租住农村独栋,享受那份来之不易的宁静。

结语

楼房隔音差,已然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痛点。据国家信访局统计,2024年全国住房质量相关投诉中,隔音差占比35%,在各类住房质量问题投诉中位列第一。在日复一日的噪音侵扰下,物业和警察的调解大多流于形式,震楼器、骂战则让邻里关系彻底恶化。

在一线城市里,大部分刚到社会工作的年轻人受限于自身收入,往往选择城中村、公寓、廉租房,或是墙板较薄的商品房居住。然而,相应地,他们不得不长期忍受天花板传来的撞击声、小区内孩童的哭闹声等噪音的侵扰。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噪敏人”,对别人习以为常的声音异常敏感,很难正常工作和生活。

这可能是人类史上最荒诞的进化:当城市越来越吵,人却对噪音变得越来越敏感。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做作或矫情,因为安静本应是全人类共有的基本需求,更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

毕竟,能安心入睡的夜晚,才是所有奋斗的终极意义。 

《文明诚信投诉公约》

我要投诉

24小时有效投诉26564

累计有效投诉26190163

黑猫投诉
黑猫投诉
官方邮箱:heimaotousu@vip.sina.com

合作机构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
全国消费品缺陷线索检测协作网
APP风险检测
新浪人民调解委员会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
金盾
新京报智库

合作媒体

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新闻 央视财经 工人日报 法治日报 中国消费者报 消费日报 证券日报 中国交通广播
央广网经济之声天天315 财经网 中国商网 华夏时报 经济观察报 中国经营报 中国网财经 中国科技投资 中国食品报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报告 新京报 北青网 千龙网 新闻晨报 新快网 鲁网 山东商报 泰山财经 齐鲁晚报
钱江晚报 燕赵都市报 潇湘晨报 金陵晚报 安徽商报 陕西日报 中国城市新闻网 今日女报 消费者报道 差评

合作律所

  • 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
  •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
  •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
  • 北京道可特律师事务所
  • 岳成律师事务所
  • 广东保典律师事务所
  • 泽普律师事务所
  • 北京亿中律师事务所